什么是根管治疗?

首页 » 綜合治療 » 什么是根管治疗?

根管治疗(Root Canal Therapy,简称 RCT)是牙科针对牙髓病(如牙髓炎)和根尖周病(如根尖周炎) 的核心治疗技术,通过清除牙齿内部发炎或坏死的牙髓组织(包括神经、血管),对根管系统进行彻底清洁、消毒和严密充填,阻止细菌进一步感染,从而保留原本需要拔除的患牙,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。

简单来说,当牙齿因蛀牙、外伤等导致 “牙根里面发炎或坏死” 时,根管治疗的目标是 “清理牙根内部的感染,堵住细菌通道,让牙齿‘起死回生’”,避免因感染扩散导致牙齿脱落或颌骨炎症。

一、为什么需要做根管治疗?适用场景

当牙齿出现以下问题时,通常需要根管治疗,核心是 “牙髓感染或坏死,且牙齿有保留价值”:

  1. 急性 / 慢性牙髓炎
    • 病因:蛀牙(龋齿)深入牙本质深层,细菌侵入牙髓腔;或牙齿外伤(如撞击)导致牙髓暴露、充血发炎。
    • 症状:牙齿自发性疼痛(无外界刺激也痛)、夜间痛(躺下时疼痛加剧)、冷热刺激痛(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很久),严重时疼痛放射至头部、面部。
  2. 急性 / 慢性根尖周炎
    • 病因:牙髓炎未及时治疗,感染通过根尖孔扩散至牙根外的根尖周组织,引发炎症(如根尖脓肿、肉芽肿)。
    • 症状:牙齿咬合痛(咬东西时明显疼痛)、牙龈反复肿胀(牙根对应的牙龈处可能出现脓包,破溃后反复流脓)、牙齿松动(炎症导致根尖周骨组织吸收)。
  3. 其他特殊情况
    • 牙齿外伤导致牙髓坏死(如牙齿被撞击后变色,说明牙髓已坏死,需根管治疗防止根尖感染);
    • 重度蛀牙 / 牙体缺损过大,修复前需根管治疗(如做牙冠前,若牙髓暴露或有感染风险,需先清理根管);
    • 牙周病合并牙髓感染(牙周袋内细菌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侵入牙髓,需联合根管治疗控制感染)。

二、根管治疗的完整流程:通常分 3-4 次完成(每次间隔 1-2 周)

根管治疗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,需在牙科显微镜辅助下完成,核心步骤围绕 “清洁 – 消毒 – 充填” 展开,具体流程如下:

1. 第一次就诊:开髓、拔髓、初步清洁(约 30-60 分钟)

  • 步骤 1:局部麻醉用细针头在患牙牙龈边缘注射局部麻醉药(如利多卡因),1-2 分钟后麻醉生效(患牙及周围牙龈麻木,无疼痛感),避免治疗中疼痛。
  • 步骤 2:开髓与揭顶用牙科高速手机(带细钻头)在患牙咬合面(后牙)或舌面(前牙)钻一个小孔(直径约 1-2mm),直达牙髓腔,去除牙髓腔顶部的牙体组织(“揭顶”),完全暴露根管口(牙根内部通道的入口)。
  • 步骤 3:拔髓与根管探查用 “拔髓针”(细金属丝)插入根管内,将发炎或坏死的牙髓组织(神经、血管)彻底拔除;用 “根管锉”(细而有弹性的金属锉)探查根管的数量、长度和形态(前牙通常 1 个根管,后牙多为 2-4 个根管,部分牙齿根管形态复杂,需通过 X 线片或 CBCT 确认)。
  • 步骤 4:初步清洁与封药用不同型号的根管锉逐步扩大根管(从细到粗),去除根管壁上残留的牙髓组织和细菌;用生理盐水、次氯酸钠溶液(抗菌消毒)反复冲洗根管,清除碎屑和细菌;在根管内放入 “消毒药物”(如氢氧化钙糊剂,有强抗菌作用),用暂封材料(如氧化锌)封闭牙冠上的开髓孔,防止食物残渣、细菌进入根管,预约下次就诊(间隔 1-2 周,让药物充分消毒)。

2. 第二次就诊:根管消毒、再次清洁(约 30-40 分钟)

  • 步骤 1:去除暂封材料与检查用牙科器械去除第一次封的暂封材料,检查根管内消毒情况(如是否有异味、渗出液),若仍有感染(如牙龈脓包未消退),需更换消毒药物,再次暂封(增加 1 次就诊);若感染已控制,进入下一步。
  • 步骤 2:精细清洁与根管测量用更细的根管锉(如镍钛锉,弹性好,适合复杂根管)进一步清洁根管壁,确保根管内壁光滑、无细菌残留;用 “根管长度测量仪” 精准测量根管实际长度(误差<0.5mm),确保后续充填不超填(材料超出根尖孔,刺激根尖周组织)或欠填(材料未填满,留细菌空间)。
  • 步骤 3:最终消毒与暂封用氯己定溶液等强效消毒剂再次冲洗根管,彻底杀灭残留细菌;用干燥纸尖吸干根管内水分,放入短期消毒药物(如樟脑酚),再次暂封开髓孔,预约下次就诊(间隔 1 周,确保根管内无菌)。

3. 第三次就诊:根管充填、牙体修复(约 40-60 分钟)

  • 步骤 1:去除暂封材料与根管干燥去除暂封材料,用干燥纸尖彻底吸干根管内水分(潮湿环境会影响充填材料的密封性),确认根管内完全无菌、干燥。
  • 步骤 2:根管充填用 “牙胶尖”(主要成分是牙胶,生物相容性好,可密封根管)和 “根管封闭剂”(如树脂类封闭剂,有黏结性,填充牙胶尖与根管壁之间的缝隙)充填根管:
    • 先将主牙胶尖(与根管长度匹配)插入根管底部,再用辅助牙胶尖逐步填满根管,确保根管内无空隙;
    • 通过 X 线片检查充填效果(理想状态是 “恰填”:材料填满根管,不超填、不欠填),若充填不当,需取出重新充填。
  • 步骤 3:牙体修复(关键步骤,避免牙齿折裂)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因失去牙髓的营养供应,会变得脆弱(类似 “枯树”),咬硬物时易折裂,需及时修复:
    • 若牙体缺损较小,用树脂材料充填开髓孔(“补牙”);
    • 若牙体缺损较大(如蛀牙范围广、牙体剩余少),需做 “牙冠”(如全瓷冠、烤瓷冠)套在患牙上,保护牙齿,恢复咀嚼功能(牙冠需在根管治疗后 1-2 周制作,通常需额外就诊 1 次)。

三、根管治疗后的注意事项:保护患牙,避免并发症

  1. 暂封期间(治疗未完成时)
    • 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(如坚果、骨头),防止暂封材料脱落(材料脱落会导致细菌进入根管,污染治疗区域,需重新消毒,延长治疗周期);
    • 若暂封材料脱落或出现疼痛加剧、牙龈肿胀,需及时复诊(24 小时内)。
  2. 治疗完成后(未做牙冠前)
    •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 3 个月内最脆弱,需尽快做牙冠(通常 1-2 周内),避免咬硬物(如啃苹果、咬瓶盖),防止牙齿折裂(一旦折裂严重,可能需要拔除,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);
    • 保持口腔清洁:用软毛牙刷正常刷牙,使用牙线清洁牙缝,避免患牙周围堆积食物残渣,引发牙龈炎。
  3. 长期维护
    • 做牙冠后,需像正常牙齿一样清洁(包括牙冠与牙龈的缝隙,可用冲牙器清洁),每 6 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(包括 X 线片,检查根管充填情况和根尖周组织是否健康);
    • 若出现牙冠松动、咬合疼痛、牙龈脓包,需及时复诊(可能是根管治疗不彻底,出现 “根管治疗失败”,需重新治疗)。

四、常见误区:“根管治疗很痛”“治疗后牙齿没用了”

  1. 误区 1:根管治疗很痛实际情况:治疗前会局部麻醉,治疗中几乎无疼痛感(仅可能有轻微酸胀感);治疗后 1-2 天可能有轻微咬合痛(药物刺激或根管充填后的反应),通常服用止痛药(如布洛芬)1-2 天可缓解,远轻于治疗前的牙髓炎疼痛。
  2. 误区 2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 “没用了”实际情况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虽失去牙髓,但通过牙冠保护后,可恢复 80%-90% 的咀嚼功能,使用寿命可达 10-20 年(甚至更久),远优于 “拔除后做假牙”(如种植牙、固定桥)—— 不仅费用更低,还能保留自身牙齿,避免损伤邻牙(固定桥需磨除邻牙组织,种植牙需手术)。
  3. 误区 3:根管治疗后不需要做牙冠实际情况:90% 以上的根管治疗患牙需要做牙冠,尤其是后牙(承受咬合力大)。若不做牙冠,3 年内牙齿折裂的概率高达 70%,一旦折裂,可能需要拔除,反而增加治疗成本和痛苦。

总结

根管治疗是 “保留患牙的最后机会”,核心是通过 “清洁 – 消毒 – 充填” 控制牙髓和根尖感染,避免牙齿拔除。治疗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医生的技术(尤其是复杂根管的处理),更在于患者术后的维护(及时做牙冠、避免咬硬物)。

若你出现牙齿自发性疼痛、夜间痛、牙龈脓包等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牙科就诊(优先选择有牙科显微镜的机构,治疗精度更高),早期治疗可减少痛苦,提高患牙保留率

右侧